您的位置:首页>中国农业工程全国高等院校

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发布日期:2010-06-08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相关学科校长联谊会主席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罗锡文教授

 

 

尊敬的郭生练副省长、邓干生副厅长,

尊敬的汪懋华院士、邓秀新院士、傅廷栋院士、朱英国院士、李佩成院士、陈焕春院士,

尊敬的李忠云书记、朱明理事长、陈兴荣副校长,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教育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相关学科校长联谊会联合主办,华中农业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今天在武汉胜利开幕了,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促进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凝炼研究方向,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创新培养模式。

我们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这个会议主题,是因为华中农业大学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不断凝聚研究方向,大力加强团队建设,努力提升学科水平,积极创新培养模式,取得了卓越成就,稍后邓秀新院士和傅廷栋院士将要做专题介绍,会议期间我们还将参观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建设情况,我相信华中农业大学的这些宝贵经验,将为我们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下面,我就会议主题谈几点认识:

一、凝炼研究方向,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创新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工程学科的要求。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

2004年起连续七年的中央一号文,都对发展农业工程,特别是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采取的重大措施。从2005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抓紧制定对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加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等。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稳定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

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央加大了农机购机补贴力度,从20030.2亿元增加到2010155亿元。

2007年起,为了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中央对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进行了调整,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明确了16种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布局,确认和划定了59个优势区域。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土地流转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的基本国策,20087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要求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力争有大的突破。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中央执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并加大了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包括改变灌溉方式,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挖掘水资源。

丘陵山区陆域面积占全国的70%,人口占全国的54.2%,自然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经济落后,是我国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发展适应山区的农业机械,推动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国策,低碳农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环节之一。要通过改革机械化耕作方式,减少能源需求与碳排放,运用机械化先进技术提高水、肥、药液等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机制造和运用技术,优化装备结构,提高装备利用率和作业效率,改变农机装备的能源消费结构。

10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8%左右的增长率,对能源的需求也在飞速增加。能源消费同比增长率达到GDP增长率的2倍,经济增长以超负荷消耗能源为代价。我国人均能源资源严重不足,人均石油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石油最多能用20多年,生物质能是可以“变废为宝”的能源。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潜力巨大:每年秸秆总量为6.8亿吨,每年生活垃圾产量达1.56亿吨(其中可作为能源原料的厨余垃圾占70%),每年畜禽粪便总量已达25亿吨,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不仅是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目前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性课题。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资源分散、原料收集成本高。除沼气技术基本成熟外,其它生物质能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

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后的商品率不足20%,农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仅为0.381,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种养业升值的主要手段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构成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迫切需要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化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全面提升农业的产业层次。

“十二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保障国家食物供给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迫切需要农机化科技进步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农业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规模化、精准化和设施化趋势明显,迫切需要农机化科技引领和支撑;农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迫切需要挖掘科技潜力,确保技术超前储备和有效供给;振兴民族农业装备制造业,促进农机制造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型,迫切需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对我们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

 

二、凝炼研究方向,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创新培养模式是又好又快地发展农业工程学科的要求。

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在2009年太谷会议上,我们认真总结了30年来农业工程学科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包括: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研究方向得到了不断凝炼,自主创新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得到了不断加强。

但是我国农业工程学科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表现在:

第一、研究方向

我们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还不能适时为我国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装备,

比如: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最低,至2009年,仅有16%,迫切需要研究和推广适应机械插秧的工厂化育秧技术和田间育秧技术,研制和推广适用超级稻生产的种植和收获机械,研究水稻直播技术与机具。

目前我国每年收获的粮食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干燥,损失10%以上,因此,迫切需要研究高湿稻谷干燥和低温除湿干燥技术与设备,探索新的稻谷干燥工艺。以大型粮食加工储藏企业、水稻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稻谷集中干燥中心,推广合理的稻谷收集、干燥、加工和贮藏运行新模式。

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中,最大的难题是收获机械化,至今我们仍然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包括摘穗收获、籽粒收获、青贮收获、茎秆还田技术与机械。

棉花收获中,机械化收获模式及其配套技术是当前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关键问题是在油菜生产中人工成本太高,占60%以上,所以迫切需要研究油菜直播与移栽机械,重点解决精密播种装置等关键部件的技术难题。研制适合中国油菜生产的联合收获机和分段收获机。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机械化生产水平很低,尤以收获机械化为甚,为此,迫切需要研制适合我国甘蔗种植情况的甘蔗收获机械,包括整秆式收获机械和切段式收获机械。

水果是我国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物,但目前产后机械化水平很低,迫切需要利用光学、电子、机械、生物物性和机器视觉等多学科的交叉技术优势,研究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所需的品质检测、分级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利用光学成像和图像分析技术,开展特色水果内部品质和有害物质的无损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

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后的商品率不足20%,迫切需要种子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粮食初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粮食储藏关键技术与装备,棉花加工技术与装备,油料加工技术与装备,茶叶加工技术与装备。

加快发展适应山区的农业机械,需要我们研究开发适合丘陵山区主要粮食作物以及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生产的中小型装备及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丘陵山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农村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畜牧机械化是我国农业机械化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通过工业化养殖模式,提升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重点提高畜禽的健康水平、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饲料转化率;推动畜牧装备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围绕猪、鸡、羊、水禽、肉牛等的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开发与新型养殖模式相配套的关键设施设备。

之所以我们农业工程学科还不能适时为我国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装备,是因为我们:一是不了解政府要做什么;不知道农民需要什么;二是不了解国外发展趋势;三是研究方向分散,未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研究方向;四是重复研究;五是缺乏全国大联合,大协作;六是产学研结合不够;七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八是农机农艺结合不够。

第二、队伍建设。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有影响的农业工程大团队,二是一些单位由于学术带头人不强、学术骨干不齐、缺乏良好的学术氛围而未形成有影响的团队。

第三、条件建设。一是总体投入不足;二是资源分散;三是“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四是缺乏可行的共享机制。

 

三、对凝炼研究方向,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创新培养模式,又好又快地发展农业工程学科的思考。

1.要认真研究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战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要根据我国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研究至2020年和2030年我国农业发展对农业工程的要求,并据此制订农业工程中长期发展战略,中国工程院去年启动了“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汪懋华院士主持农业领域课题“农业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包括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装备领域、农村与农业信息化、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利用、设施农业与集约化养殖业、农业土水工程和农产品深加工与产品安全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六个专题。这是关系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大事,我们要举全国农业工程学科之力,共同谋划好农业工程发展大计。

2.凝炼研究方向

要处理好科学、技术与工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高新技术与适用技术,跟踪与创新的关系。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原则。要按照四个〝围绕〞努力凝炼研究方向:围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围绕国家“三农”政策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围绕区域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围绕主要农作物关键作业环节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凝炼研究方向时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机农艺结合

3.加強队伍建设

要高度重视学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仪器设备可以晚买一点,少买一些,但学术队伍的建设不能等,学术队伍建设的帐不能欠。

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科带头人。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科带头人的重要性,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大培养力度。耍选好苗子,学科带头人不但要学术水平高(根红),更要人品好(苗正)。领导要甘作伯乐,乐为人梯。

要着力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要有明确的培养规划;要努力为中青年学术骨干成长创造条件,包括课题申报,科研条件,学术交流,要鼓励中青年学术骨干干事,要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干成事。

要努力培养团结创新的学术梯队,一个好的学术梯队应该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

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团结共事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要容人,“海纳百川”才能成大业。

4.加强条件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条件建设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基础,我们要按照先进适用,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农业工程学科的条件建设。要建成一批水平高、通用性强的公共平台,包括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要联合起来,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要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建议适当的时候召开农业工程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交流会

5.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一步一趋是永远不能成就宏图伟业的,唯有自主创新,特别是结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我们才能为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6.加强农机农艺结合

农机、农艺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二者相互融合,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客观规律。农机和农艺不是简单地谁服从谁、谁适应谁的关系,而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离不开的关系。脱离农艺搞农机,是“无的放矢”,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农机具“英雄无用武之地”;脱离农机这个技术载体搞农艺,再好的农艺措施也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推广,也无法得到渴望降低劳动强度的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接受。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推广过程中,只有做到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才能形成现实的农业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要建立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的有效机制。

7.加强成果培养

之所以社会上对我们农业工程了解不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出足以引起社会上认可的或关注的成果,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成果宣传不够,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具有较大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培育,包括奖励、专利、论文和软件登记等,要做好标志性成果的培养规划,加大培养力度,尽快实现成果转化,鼓励产学研结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8.加强全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大联合和大协作

团结就是力量,联合才能干大事,协作才能干成大事。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要求我们大联合、大协作,作坊式生产己成历史,为了促进农业工程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全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大联合和大协作,以项目为纽带,在项目申报、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全国农业工程各相关单位的力量,既有任务分工,又相互支持合作,交流创新思想、互通相关信息,建立共同发展的协作创新机制。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商农业工程发展大计,在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中,不断凝聚研究方向,大力加强团队建设,努力提升学科水平,积极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农业工程学科又好又快的发展。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