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弘扬科学家精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2020    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

汪懋华院士:开拓创新引领发展,老骥伏枥壮志不已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发布日期:2020-05-28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2020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 

汪懋华,男,中共党员,1932年出生,留苏技术科学副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承上启后的开拓者,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工程发展战略研究、农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科技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协会会士。2010年获得国际农业工程协会(CIGR)功勋奖。1956年夏在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本科毕业后,经学校选派去莫斯科攻读农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58年10月出国师从国际著名电力拖动自动化院士直接指导,至1962年6月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后按时回国到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电气化系工作,至2018年10月办理退休手续。1984.7-1990.11曾任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1990.1-1993.1受国家教委选派到曼谷亚洲理工学院(国际性研究生院)农业与食品工程系与能源技术系任客座教授,开设研究生课程和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1985-2003年期间,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经与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1987年起,先后任农业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农业工程学科组组长,农业部科技委委员和常务委员。1989年起,先后被任命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下属“农业工程专家组”中方代表、意大利“波洛尼亚国际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俱乐部”中方代表至2006年。上世纪90年代年起,先后曾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顾问,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荣誉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至今。是我国农业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003-2013,他参与了中国工程院领导主持下推动将原设立于曼谷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下属的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迁址北京,更名为UNAPCAEM,成为联合国在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汪懋华先后担任该机构技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中方代表十年。1994年起,汪懋华率先与发达国家研究机构与产业界合作,推动“精细农业系统与变量作业技术与机械装备”在中国的实践,1998年7月主持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精细农业研究中心”。世纪之交,申报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和在整合我校农业工程相关学科研究团队与优势研究方向基础上,申报批准建立了“教育部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重点实验室。在他的主持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掌握了大批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世界各国从事“精细农业”应用研究成果的最新信息,并先后与美、英、德、希、比、西、日、韩等国外有关科研院所,GPS、GIS、RS公司,农机装备主要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并在国际同行中享有较高学术威望。他开拓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农业中应用研究新领域,是我国精细农业科学技术与示范研究的开拓者和领航专家,在精细农业发展战略、先进传感技术与系统集成应用、农业信息科技发展“十五”计划与1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思路研究、GPS与GIS数据融合用于农田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应用技术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技术研究、谷物联合收获机测产系统国产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

上世纪末在国家计委和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多个兄弟单位共同合作建立了“北京小汤山精准农业工程示范农场”,归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管理,成为我国开展对国外引进技术应用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试验实践平台,培养了一支年轻学术研究团队,由多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成果,于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近30多年来,他出访过欧、美、亚、非各大洲3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专业学术大会、科技考察交流,协力组织重要国际学术大会和特邀作大会主题报告。进入新世纪,曾主持完成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研究项目:《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精细农牧业专题研究》、《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专项研究》、《互联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大田作物智慧生产发展战略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中国工程院联合资助项目《中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国家863、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中美、中德科技合作研究项目等。为实施改革开放、引领我国农业工程学科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推进现代农业装备和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农业应用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校园里,年逾88周岁高龄的汪懋华,既是一位颇有威望的学科带头人,又是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普通一兵。虽然在校内外学术领域身兼多职,接待国内外学界来访咨询交流等各类工作十分繁重,但他依然坚持亲手组织研究项目方案论证、报告审阅与工程设计,亲自编辑、撰写和打印全部自己的讲演稿与汇报文稿ppt。2010-2019年期间,他每年平均应邀在全国各地作24场学术报告,全部报告PPT均为自己编辑、打印;进入“十三五”以来,每月平均在北京办公室接待全国相关学界、单位来访交流10次以上。

汪院士学风严谨,平易近人,他离校出差,均将行程、活动内容向实验室透明公示,和团队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回校后在团队活动中介绍外出学术活动见闻与获得的信息与观感。他迄今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坚持有1/3 时间用于学习国家经济、社会、产业发展与最新专业科技发展信息,紧密融合到自己的发展战略研究与科研活动中。

2018年12月汪懋华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机工业功勋奖章”;2019年4月29日获“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荣誉称号”表彰;2019年12月8日在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上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工程杰出贡献奖”等。

“我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 汪懋华常常以自身经历告诫青年学子,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如今,这位坚信“知识来源于勤奋”的88岁高龄老人,依然精神焕发,每天伏案工作不少于10小时,他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多少贡献,但是要每天老老实实地工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汪懋华院士近两年来所有报告ppt最后一页必写的话。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颗奉献于事业的心。这一桩桩小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闪耀着他鲜活的人格魅力。汪懋华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一批又一批人,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平凡中创造着美丽人生,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境界。

[video:2-CCTV-汪懋华情驻沃土 视频精编]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