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学会学术工作总结
2012年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对科技工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找准着力点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科技社团推动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提出了新任务。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局,积极发挥科技社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为龙头,大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学会学术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于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形成学会学术工作新格局
为落实中央书记处指示精神,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骨干示范学会,在财政部支持下,中国科协启动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设立“优秀科技社团”和“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项,表彰奖励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实施效果显著、综合能力排在前列的学会和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及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通过以奖促建进一步促进学会和期刊的发展。经申报、评审和公示,中国力学学会等45个学会被评为优秀科技社团,《细胞研究(英文版)》等25个期刊被评为优秀国际科技期刊。
(一)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合理进行顶层设计
为深入贯彻“八大”精神,落实中国科协“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共同探讨推动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自2011年5月起联合科协相关部门、全国学会群策群力,共同策划学会学术创新发展新的专项。在2011年6月召开的地方科协学会学术工作会上,对学会学术创新发展新专项征求意见并进一步深入研讨。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实施方案(试行)》和《学会能力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优秀科技社团奖项评审设计,先后6次召开会议广泛征求学会和相关专家意见,按照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专家与会员评价相结合的思路,形成《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评审办法》、《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评审细则》。对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项评审设计,结合科协特点,与科技期刊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评审指标体系,先后召开6次会议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评审细则》及《奖项评审指标体系》。上述工作为专项的组织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召开中国科协学会工作会议及专项工作通气会,动员部署专项工作
2012年3月,组织召开中国科协学会工作会议,对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国学会、省级科协主要负责同志近400人参加会议。陈希书记在讲话中系统总结了近几年学会改革发展的进展,充分肯定了学会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学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学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与会代表围绕陈希同志讲话和学会工作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反响热烈,为专项实施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2012年6月,先后召开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工作通气会、优秀国际科技期刊申报工作通气会,为提高组织实施工作质量提供了保障。
(三)精心组织评审工作,确保客观公正
组织实施优秀科技社团奖项评审。按照评审办法,对137个学会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会员评价、定量评价、专家评价。对通过初审的127个全国学会5000余项定量指标数据进行采集和测算,并发出了会员调查信息61240条。7月26日-27日,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集中评审,共遴选出45个候选优秀科技社团,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25个。
组织实施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项评审。按照评审办法,对94家全国学会和期刊出版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和评审。7月20日,召开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项评审会,邀请近50位来自各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专家委员会,对91家通过资格审查的期刊进行评审。评审会分为数理科学组,化学、材料、信息科学组,生命科学组,医学科学组,工程科学组,地球科学组,国际化后备科技期刊项目组及新创办英文科技期刊项目组等8个组进行。专业机构提供数据统计技术保障服务。共遴选出35个候选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0个。
由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机关纪委联合组成的评审监督小组全程监督。候选名单在中国科协网站公示10天无异议,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领导小组审定后正式确定获奖名单。
(四)组织召开获奖单位约谈会,确保专项落实
为达到“以奖促建”的目的,确保专项实施质量,按照书记处领导的指示精神,联合计划财务部与获奖单位进行逐一约谈,对项目2015年应达到的目标,实施计划和奖建资金管理进行指导,明确思路和目标,突出工作重点,规范经费预算,并签订了第一年度的项目合同。
(五)加强宣传引导,扩大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影响力
广泛宣传获奖学会和期刊的先进事迹,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和模式,进一步激发学会提升服务创新、服务社会能力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组织开展《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获奖学会典型事例汇编》和《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典型事例汇编》编写工作。
积极策划宣传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光明日报等及人民网、中国科技网等,共50余家新闻媒体对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进行了宣传报道。《科技日报》在头版刊登了综述文章,在三版刊登了科协领导专访。《中国科学报》连续3天刊登专题宣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重大意义和战略作用。召开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项工作部署会,交流办好国际优秀期刊的经验。举行“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签约仪式”,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分别与35家获奖单位代表签署了目标合同。
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实施以来,在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从各学会的反应看,专项的组织实施得到充分认可,发挥了引导作用。科协所属学会高度关注并积极申报奖项,申报学会达全部学会的68.5%。评审规则广泛征求学会意见,评审指标、评审程序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得到多数学会的好评。未获奖的学会纷纷反映,通过奖项申报对照评审指标进行自评价,发现了学会建设中的问题,将按照指标的要求,进一步查缺补漏,向获奖学会看齐。
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的设立在期刊界产生了积极反响。裴刚院士、严纯华院士、康乐院士、袁亚湘院士等知名科学家作为期刊主编亲自带队参加陈述答辩,显示了科技界对于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的高度重视。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王小凡等17位国内外华人科学家在得知中国科协设立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项以后,特地致信中国科协领导,信中说:“中国科协此次设立的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其力度在国内首屈一指,且面向英文期刊,堪称楷模。……也会给其他部委设立有关期刊或奖项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引领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真正促进和推动一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从而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我国科技期刊集群打好基础。若此,中国科协将功不可没,必将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促进原始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本年度学术交流工作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完善交流格局,引领学术热点,创新交流方式,加强成果提炼,营造和谐环境,不断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提高全国学会服务创新能力。学术交流更加符合科技工作者的需求,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
由中国科协和河北省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于9月8-10日成功举办。本届年会围绕“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主题,弘扬“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理念,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得到科技工作者的充分肯定、举办地的高度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北省委省政府肯定本届年会是一届“圆满、精彩、难忘”的科技盛会。
1.凝聚高层次智力资源,影响力大
年会围绕“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定位,搭建了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三大平台,举办各类活动1500余项,吸引了9000余名科技工作者热情参与,惠及举办地社会公众800万人次,为历届年会之最。王兆国、韩启德出席了大会开幕式,120多位两院院士,81位省部级领导,15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1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年会相关活动。
年会共设立21个分会场,3600余位科技工作者围绕学科前沿领域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323位国内外专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征集论文670篇,交流论文638篇。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进校园、全省科普大联动、省会科普嘉年华、全省科普文艺大演出等四大系列1400多场次的科普活动,800万人普遍受到一次科普教育,帮助40多万人解决了1-2项生产和生活中的技术难题。42名院士、133位专家、3100余名科技工作者出席了8个专题论坛和9个专题调研座谈会,组织548位院士专家根据107个子课题开展实地调研173次,提交了301篇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140条。组织了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奖者与大学生见面会等11项专项活动,2500多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活动。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8家中央媒体和网站、13家河北省媒体、3家香港媒体的300余名记者对年会进行了高度关注和密集报道。人民、新华、新浪、搜狐等网络媒体直播在历届年会报道中规模最大,网上综合搜索量达到400多万条。
2.突出年度特征和地域特色,创新点多
本届年会在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新形势下召开,举办地河北省历史悠久、位置特殊,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需求强烈。年会在总体设计、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紧紧围绕年度特点和地域特征进行策划,突出创新亮点。
大会报告采用试讲等新的遴选机制,选题好、观点新、信息量大,报告人口才好。年会结合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在专项活动中增设中国科技政策论坛,组织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设立学会党建论坛,举办中国科协“科技馆基金会合展励学金捐赠仪式”。首次在9个设区市组织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首次设立10个视频分会场;首次组织引进人才政策发布会和人才项目签约活动,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50项引才引智特殊优惠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首次在年会结束后组织召开年会成果发布会;首次创演年会主题歌;首次在年会期间举行全省科普文艺巡演。
3.促进举办地创新发展,实效性强
形成一批重大咨询成果,举办地已确定采纳各种建议和意见215条,实现了“引进一批人才,对接一批项目,承接一批成果,签约一批合作协议,解决一批技术难题”的目标。
围绕河北省钒钛产业、钢铁工业等重点内容,突出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召开河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突出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突出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人才项目对接签约,形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研发基地等多种合作形式。
4.注重活动交叉延伸,覆盖面广
在学术活动设置上注重学科交叉,在活动安排上注重向举办地基层延伸,促进了各学科、行业领域的融合,带动了河北全省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有效扩大了年会覆盖面,使年会成为“科技的盛会、百姓的节日”。
各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主要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集体收听收看直播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会,扩大了年会在基层的影响力。年会宣传注意贴近基层百姓生活。
(二)推动学会提升服务创新能力
根据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工作要求,学术交流工作围绕打造学术交流活动品牌、加强学术交流基础建设,引导、支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开展主题新颖、形式灵活、注重实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大力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1.学术交本坊疃⒒邮痉蹲饔?/P>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跟踪战略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发展趋势,着眼前沿领域的科学问题,组织以中国科技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为骨干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在主题设计、形式策划、组织模式、学术氛围、质量实效方面发挥导向和带动作用,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以点带面,提升科协系统学术交流水平。
——中国科技论坛搭建产学研政协同创新平台。作为“中国科协论坛”改版项目,中国科技论坛重点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部署的八个关键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组织由产、学、研、政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人员参与的系列学术活动,采取主题报告、现场提问的方式组织跨学科、跨部门的学术研讨,梳理学术观点形成学术建议,推动所涉及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和集成创新。2012年举办6期,议题包括中国数字医疗技术与产业、“HIV治愈”、中国种业发展战略、现代化城市暨国际大都市交通管理、储能材料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卡芯片技术和产业发展等。
——青年科学家论坛突出服务35岁以下青年人才。论坛以促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为目标,受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2012年共举办15场,议题集中在固体力学前沿进展、绿色生态公路发展、城市夜景照明光生态干扰、轻型材料连接新技术研究、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早产儿脑发育及其脑损伤的影像学评价等方面。600余名来自不同学科、地域和行业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参加交流,拓宽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视野。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聚焦前沿科技问题。学术沙龙以会议议题的非共识性、会议组织的自主性、会议氛围的争鸣性等鲜明特点,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组织了一批类似活动,沙龙的辐射面逐渐扩大。2012年共举办12期,议题集中在植物DNA条形码、量子信息技术等科技前沿问题,为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
——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增进合作。2012年共设立5个研讨主题,700余位大陆学者和台湾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共享多元化的最新学术信息,推进两岸学术建设,为学科和行业科技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推动大陆与台湾的青年科学家建立合作关系,增进友好情谊。
——创新研究群体推荐工作成绩优异。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候选创新研究群体推荐工作有关安排,组织推选的候选创新研究群体共有9个群体获得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达到全部入选群体的30%。
——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资助36部科技著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推动学科发展、繁荣科技出版,中国科协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设立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截至2012年12月,出版资助计划办公室共收到有效作品96部。经过评审,共有36部原创学术著作入选,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
——支持香山科学会议。作为香山科学会议理事单位,履行理事单位职责,积极参与相关事务。
2.学术交流重点活动发挥引导作用
——打造学术交流活动品牌。支持一批由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举办的综合交叉类、高端前沿类、在线交流类的学术交流活动,重点鼓励着眼原始创新和学科前沿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家优先发展科技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决定产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密切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基础研究性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会开辟学术网站或专题网页,以视频、在线讲座、学术博客等方式开展在线学术交流。力求促进形成不同功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精品,突出学科特色,促进交叉融合,促进学会间以及地方科协间的合作。申报的重点学术交流项目227项中,重点支持126项学术交流活动。
——继续推进在线学术交流试点。以互联网为载体,打破传统学术交流时空限制,打造在线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形式与机制创新,促进学术信息的快速流动和资源共享,推动学术信息资源的开发、综合和应用服务,增强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鼓励学会开辟学术网站或专题网页,以视频、在线讲座、学术博客等方式开展在线学术交流。
3.学术建设基础活动发挥前瞻作用
——开展学科发展研究。2012年4月编撰完成了2011年的23本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11-2012)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综合卷(2011-2012)》的编审出版印刷工作。参与专家学者近3500人次,包括55名院士在内的1500多人直接参与了研究和编写工作,研究报告共计约800万字,共出版约4800册。
结合《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实施方案》有关内容,对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管理实施办法部分条目进行了调整。启动了2012-2013年的学科发展研究工作,确定30个全国学会开展30项研究工作。
——召开2012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4月10日成功召开2012年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主任李静海发布了2011—2012年度我国空间科学等23个学科近年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发布了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2011年的发展状况。400余位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在科技界和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继续开展第三轮学科史研究。经专家评审,共确认了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等5个学会组织开展相关学科史的研究工作,目前进入项目开题阶段。
——开展学术会议评价体系研究。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为目标,围绕影响学术会议质量的因素开展两项课题研究,建立学术会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系统。
4.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用进一步显现
提升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咨询服务。落实中国科协领导指示,组织相关全国学会为贵港市的城市规划发挥积极作用,带领专家团队实地考察、为贵港市领导提供咨询服务,得到贵港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
2012年8月,在哈尔滨市举办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农学会等5个单位承办,13个全国学会协办。400余位国内外种业产学研专家、企业家参加论坛。论坛引起了业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会后形成《关于加快种业科技创新的建议》专家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2012年11月,在重庆市举办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坛主题为“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由中国科协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承办,15家单位协办。400余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宏观战略指引等进行交流和提出建议。吴良镛先生亲自为论坛论文集作序。
2012年12月,在湖南省举办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论坛主题为“湖泊流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由中国科协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科协等单位承办,24个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和科研单位共同协办,700名科技人员参会。作为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理念后的一次高规格、全国性的生态学术活动,论坛着重围绕水资源利用与灾害防治、湖泊生物多样性与水产健康养殖和洞庭湖综合治理与生态经济区建设等专题,开展跨学科、跨行业、综合性的交流和研讨,并正在形成专家建议。
三、全力推进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建设与发展,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12年,科技期刊工作在结构调整和加大力度的基础上,以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效能为核心,大力促进科技期刊在科学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促进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提高学术水平、出版质量、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搭建科技期刊发展能力建设平台,一批科技期刊逐步走上精品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一)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整体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CJCR2012)最新显示,无论是出版的各项重要指标还是表明影响力和质量的多种被引用指标,中国科协期刊在国内科技期刊中表现出领先优势,彰显了中国科协对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所发挥的推动作用,以及长期以来实施的各项支持计划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也说明了各全国学会及期刊出版单位为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付出努力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从具体数据来看,总被引频次在本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40种,在61个学科分类中占66%;影响因子在本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32种,占52%;综合评价总分在本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36种,占59%。三者同时排名第一的期刊有17种,中国科协学术期刊12种,占70.06%。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011年评选出的中国百种学术期刊中,中国科协学术期刊占5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发布“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文章”,其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布的论文占58%。两项均占优势。
SCIE 2011年收录中国大陆科技期刊134种,其中中国科协期刊75种,占56%,比去年提升了2.5%。
(二)组织科学道德规范千刊联合签名活动,科学道德集中宣讲教育示范和引导作用突出
深入贯彻陈希书记关于科技期刊要在科学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指示精神,起草完成了《关于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营造良好氛围集中宣讲教育活动方案》和《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关于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联合声明》,4月5日组织召开了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科学家与记者座谈会,4月10日组织召开了400人参加的科技期刊科学道德集中宣讲教育活动,组织完成了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千刊联合签名活动。国内众多媒体及国际科技期刊界高度关注。4月20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报道,中国1000多家科技期刊近日联合签名,支持加强科学道德规范的行动。在这场维护科学道德的“保卫战”中,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1000多种科技期刊负责人联合签名,承诺根除科技期刊中的剽窃和造假行为,对滥用职权或故意发表有剽窃行为论文的期刊编辑进行惩罚。报道同时指出,这次集中宣讲教育活动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Nature》以《中国出版机构决心净化学术出版物》为题报道了这次活动,并指出中国科协所属1050种科技期刊联合签署《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科技期刊关于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联合声明》是全国范围内不断加强科技道德建设、净化学术环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协在全国出版机构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组织相关学会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提出修改意见。2010年4月至2012年初,先后征求学会与学术专门委员会有关委员的意见。三次集中组织中国力学会、中国物理学会等有关重点学科领域近20家代表性学会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科学道德规范》,提出修改意见,完成修改工作。
(三)深入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进一步增强科技期刊影响力
1.培育精品科技期刊,81种科技期刊获得资助
促进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增强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7月24日,组织进行了2012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评审会。资助项目分为科技期刊培育计划、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科技期刊发展能力建设平台三大板块,包括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期刊出版质量提升项目、期刊出版人才培育项目、期刊数字出版建设项目、期刊资源集约建设项目、建立期刊国际培训机制项目、期刊国际出版人才保障项目、科技期刊发展课题研究项目等7类项目。268家全国学会、期刊出版单位、有关研究机构申报项目,251家单位通过资格审查。52家全国学会及其主办的81种科技期刊获得85项(次)的项目资助。
2.总结项目实效,资助结构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优化资助结构,加强专项支持,重视刊群建设,强化项目管理。总结前2期工程资助项目实效的基础上,2012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实施第三周期,从对期刊A\B\C类的支持,调整为对期刊发展专项的支持,周期为三年一周期(2012-2014)。
(四)积极推动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实施
1.参加第78届国际图联大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展台广受赞誉
实施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宣传展示中国科协坌憧萍计诳忧恐型饪萍计诳慕涣饔牒献鳎┐笾泄菩萍计诳视跋炝Α?月12-15日,组织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参加第78届国际图联大会。大会附设展上设立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展台,借助国际图联大会展会的平台集中展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整体形象。科技期刊展台展示资料丰富、形式多样,问答活动互动性强,宣传资料设计新颖,受到与会各界人士广泛肯定和赞誉。
2.赴日韩调研考察科技期刊,为研究工作提供资料支撑
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3月23至31日,中国科协赴日韩科技期刊代表团出访韩国、日本,对两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管理体制和出版特点进行了调研考察,系统了解日韩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出版特点和建设经验,为科技期刊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支撑。
(五)有效利用科技期刊发展能力建设平台促进期刊发展
进一步加强科技期刊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推进科技期刊基础理论和基础条件建设,继续搭建和完善科技期刊创新与发展能力平台建设。
1.加强基础理论建设,编制完成科技期刊发展报告
编制完成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年度发展报告(2012)》,并在4月10日学术建设发布会上发布。该报告总结了2010-2011年期刊取得的成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建设和发展状况,客观研究和深入分析了科技期刊发展规律,为中国科协深化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人民网、中国日报、中青网和中青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开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建设(2013)》研究编制工作。
2.搭建层次高、影响力强期刊研讨平台,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10月23—2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新闻出版局和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国内外科技期刊界的管理人员、编辑人员、科技工作者,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等共5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主题为“竞争、合作、创新——科技期刊未来发展之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Nick Campbell,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全球常务副总裁EVP Hubertus,荷兰威科业务发展副总裁兼医学部欧洲区执行董事Andrew Richardson,汤森路透集团市场发展部总监Nick Stipp分别作大会报告。
3.加强期刊专业技术岗位培训,促进期刊健康发展
全面提升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编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确保科技期刊主编符合期刊主编岗位的标准规范。8月6日,举办了第9期主编岗位培训班,80位主编和负责人参加培训。
4.加强期刊管理,期刊年度核验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对中国科协主管期刊管理、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提高期刊质量,规范出版行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2011年度报刊核验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组织开展了2011年度科技期刊核验和年度审读工作。中国科协主管科技期刊2011年度应参加核验期刊共440种,实际参加本次核验期刊共429种。审读期刊367种,其中中文期刊333种,英文期刊34种。
5.严格期刊审批制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努力推动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繁荣、健康、有序发展。全年为我会所属的145家出版单位办理了各项出版业务的审核报批手续,其中审核报批期刊变更主管主办单位、刊期、主要负责人、主编、页码、登记地等登记项目42项,注销广告经营许可证1项,办理出版增刊审核手续50项,办理变更刊名1项,办理期刊增值税先征后返审核手续5项,期刊新闻记者证年检7项,申请创办新刊12种,报送非时政类期刊转企改制22种,申请出版基金2项,审核报批图书出版书号760个,图书重大选题备案3种。截至10月,我会科技期刊总数为441种。
(六)开展科技期刊创新发展专题调研,为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组织中国科协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调研组赴上海、云南开展科技期刊创新发展专题调研,就科技期刊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进行了深入探讨。调研组围绕提高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核心因素、成功做法和经验、高质量学术期刊办刊环境因素、编委国际化、吸引优秀稿件、阻止稿源外流的关键措施、地方科技期刊如何满足当地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突出问题等开展了深入调研。5月8日,陈希书记在学会学术部报送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创新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调研工作做得很好,对加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专项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请学会部同志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借鉴,扎实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专项工作,使之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四、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引领学会发展方向,服务社会和政府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以组织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为主线,以项目资助、管理监督、队伍建设、环境优化为手段,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引领学会发展方向,推动学会提升服务科技创新、服务政府和社会事务、服务会员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社会公信力、会员凝聚力和强劲发展潜力的骨干示范学会打下了初步基础。在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中,中国农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3个学会获评为5A级学术社团,占全部5A学术社团的100%;中国粮油学会等19个学会获评为4A级学术社团,占全部4A学术社团的73.1%;获得3A级以上评估结果的学会达到中国科协参评学会总数的97.3%,充分展现了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优秀风采。
(一)实施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资助,学会发展潜力增强
资助50多个全国学会和地方学会,围绕组织体制改革、办事机构职业化改革、会员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内容开展改革创新,通过项目评审形式资助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项目50余个,经费600余万元。同时联合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和相关研究机构,对2009年以来确定的9个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进行了总结验收,梳理项目成果,总结创新经验,示范项目影响不断扩大。验收显示,学会创新发展成效明显。中华中医药学会构建了中医药行业标准化网络服务平台,开拓了学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新模式,制定了中医药标准400多项;中国农学会初步建立了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的科技评价体系,学会成为科技部批准的首批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机构之一和农业系统唯一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科技社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围绕纺织行业人才发展战略,建立人才建设联盟理事会,密切联系产学研用各环节,组织开展专业人才培训和评价,取得可喜效果;中国电子学会通过建立电子信息领域节能减排技术产学研用创新合作服务平台,探索了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技术服务的服务方式;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发挥专家和网络优势,积极开展科技评价、人才评价、科技奖励活动,承担了工业与信息化部、发改委的重大科研项目,为探索科技社团开展科研工作的途径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流行色协会积极建立和推广中国应用色彩工作体系,建立了实体性色彩检测与认证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评价服务,得到业内认可。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化学会等积极与国际科技社团接轨,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办事机构改革,提升学会自主发展能力,学会的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不断提高。
(二)完善服务和管理,学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以监督管理为手段,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通过年检、换届审批、分支机构管理、调查研究等方式,推动学会规范内部治理,建立民主办会和依法办会的体制机制。一是组织系列座谈和调研,了解学会发展现状。座谈会为中国科协掌握学会情况,了解学会需求、加强学会建设打下基础。中国科协主要领导同志听取了参会的32位学会负责人对学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组织完成学会年检工作。在往年的基础上,继续扎实开展年检数据采集、信息发布、指导监督等工作,177个学会取得了年检合格的结论。三是指导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等3个新成立学会进行筹备和登记,受理5个学会的成立申请和2个学会的入会申请,办理1个学会的注销初审工作。四是加强全国学会的组织机构审批工作。完成了28次初审报批工作,指导54个学会完成理事会换届的审批及备案,完成负责人届中调整审批24次。五是加强全国学会的分支机构管理工作。完成分支机构设立审批78个、更名27个、注销14个,分支机构审批事项备案156次。同时委托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开展全国学会分支机构研究,调研分支机构现状,研究分支机构发展规律,为进一步指导学会加强组织建设创造条件。
(三)开展学会人员培训和交流,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
以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学会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了学会人才培训,搭建学会人员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升学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运营学会能力,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学会工作人才队伍,为学会发展打下人力基础。
一是积极为学会负责人的培训和交流搭建平台。分别组织学会新任理事长和秘书长培训班1次、学会秘书长专题培训班2次、学会秘书长沙龙2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围绕学会贯彻创新大会精神、会员管理、科技奖励、国外学会运营、运营管理、服务企业和社会等进行交流,共有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300余人次参加培训和研讨系列活动。二是引进翻译和编辑出版国际先进社团运营管理教材,加强与美国社团管理者协会的联系,组织编译了三本国外社团运营管理书籍,组织力量引进和翻译培训课件。三是组织开展学会改革创新试点案例的编写工作,总结多年来学会改革经验,为学会负责人培训工作的国际化、规范化打下理论基础。
(四)开展调查研究,为学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开展了学会科技奖励工作调研。首次对2001年以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开展社会科技奖励和推荐国家奖励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邀请国家奖励办负责同志与部分学会进行座谈,加强沟通,反映意见和建议,同时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向书记处报送了调研报告,为指导学会科技奖励工作提供了一手资料。二是研究制定了学会大奖设计方案。会同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等相关学会开展学会科技大奖方案的筹备,邀请来自各相关学会的8位院士和10位专家对科技大奖方案等有关问题进行座谈,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部分自然科学类学会大奖设计方案,提交书记处审定。三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见》要求,针对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其中,将学会纳入科技评价试点、建立学会科技评价资质标准的建议得到科技部的初步采纳,为推动学会开展科技评价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贯彻落实党组、书记处指示精神,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2年,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科协按照“上下一致,内外结合,主动争取,有所作为”的方针,大力鼓励和支持全国学会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贯彻落实科协领导指示精神,推动全国学会参与认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6月14日,召开全国学会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研讨会,33个全国学会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参会。陈希书记出席并做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全国学会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总结和回顾了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参与认证工作的情况,并针对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新形势下全国学会如何更好地参与认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高层领导多次沟通,确定了全国学会参与认证工作的基本框架。在目前已开展认证工作的17个专业类中,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独立承担12个专业类的认证秘书处工作,达到总数的71%。
学会学术部、国际联络部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落实相关工作,召开4次工作协调会议,就全国学会参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增加认证专业、外国专家观摩考查等问题进行沟通、研讨,为全国学会参与认证工作和承担秘书处工作争取良好环境。2012年11月,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获教育部高教司邀请作为2012中国工程教育年会的主办单位之一。
2.狠抓落实,支持和指导全国学会参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积极落实党组书记处领导指示,把参与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学会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指导、推动全国学会落实承担具体任务。按照认证工作总体安排,督促已承担认证工作的全国学会开展工作。同时,指导和帮助中国地质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金属学会申请组建地质类、食品工程类、材料类(金属材料专业)、交通运输(公路方向)专业认证委员会,相关申请材料已正式提交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指导和帮助中国纺织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力学会等7个学会进行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申请和筹备工作。
在科协领导的重视下,专项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全国学会提升承担认证工作的能力。10月25日结合项目经费安排召开沟通会,通报工程教育认证和工程资格国际互认工作情况、交流经验、安排项目,推动全国学会扎实开展工作。
3.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持续稳步开展
继续支持部分全国学会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通过项目引导重点支持试点学会完善认证组织和管理程序,修订专业分类和标准,实施认证工作。试点学会工程师资格认证框架性文件已经完成初稿。2012年度共有5880人通过各个试点学会的初级、中级工程师资格考试获得认证。各学会结合自身特点努力推进工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动与英方合作组织开展研讨,在国际工程师互认工作中深化合作内涵;中国消防协会主动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获得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关于开展消防工程师的考试和注册管理工作的授权;中国地质学会取得了国土资源部授权,筹备开展注册地质师工作。
配合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委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开展《工程师制度改革工作探索——以中国科协专业工程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为例》课题研究,通过借鉴国外工程师资格认可和国际互认制度,结合当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资格评价的实际需求,对中国科协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和深入研究,对认证试点的具体作法、特点、经验、教训等进行理论归纳,梳理问题与困惑,探讨构建我国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工程师制度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争取为我国工程师制度改革提供建设方案借鉴和实施路径的参考。
(六)继续教育工作有序进行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赋予的任务,结合中国科协八届常委会继续教育专委会2012年工作思路,大力做好继续教育工作。
1.中国科协八届常委会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召开会议
1月6日,中国科协八届常委会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中国科协副主席、继续教育专门委员会主任冯长根出席并主持会议,副主任沈爱民、郝希山、高德利及专委会委员出席会议。会议通报了八届常委会继续教育专委会人员组成,通报了第八届常委会继续教育专委会工作职责,听取并审议了继续教育专委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2.继续教育试点项目进一步调整完善
立足于发挥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在2011年“十二五”发展规划继续教育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往继续教育试点项目进行调整完善,通过项目评审重点支持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试点、高端前沿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网站建设、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开发等4类项目。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申报了78项,通过专家评审,共确定可资助项目28项,分别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试点项目6项、高端前沿继续教育活动项目14项、继续教育网站建设项目4项和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开发项目4项。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开展相关研究,对申报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专项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论证。对科协系统的继续教育现状开展调查研究。
3.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初步形成
对搭建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依据“联合协作,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整合和集成现有教育资源,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为科协系统继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服务、建立协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撑的可行性,形成平台建设初步方案。
4.全国学会研修班项目获得认可和支持
指导全国学会申请承担国家重点领域培训任务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项目,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和支持。本年度有4个全国学会成功承担高级研修班项目。
(七)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交办任务
配合调研宣传部开展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学会发言材料的报送和遴选工作及代表参会的组织工作;配合组织人事部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十佳科技工作者学会推荐名额的分配工作;配合组织人事部对学会开展会员日活动予以组织和发动。完成了在京全国学会新春联谊会的组织工作。承担了中国古代发明名录认定的组织协调工作,按照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与博物馆司要求对已经完成撰稿的38个初选条目进行专家论证,并首批推荐18个条目。承担“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活动的联络与协调工作,协助组织实施中国科技馆“科学讲坛”。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2年,学会学术工作总体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新的工作格局,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会能力提升还不够平衡,自我发展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学会学术工作部分内容的整合和创新不够,如一些延续项目虽然一直反响良好,但在形式和开展方式上还需进一步集成创新;部分工作如继续教育等工作推进幅度不明显。三是学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仍有学会换届未按规定进行,学会服务和凝聚会员与科技工作者的方式及手段还有待丰富和改进。
2013年学会学术工作思路
2013年,学会学术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新精神和新要求,承担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工作计划》相关任务,以组织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为龙头,以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为抓手,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集成、求实、拓展,推动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重要作用,切实将科技社团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学会作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协同力量的作用发挥出来。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深化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上下联动,形成科协系统共同提升学会能力的大格局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化学会能力提升专项,通过以奖促建方式,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打造一批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示范性学会,切实把学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现代科技社团。对开展了学会能力提升工作的地方科协给予奖励,以奖促建,在科协系统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提升学会能力的大格局。
重点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加强学术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积极搭建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打造学术交流精品,增强学术交流品牌的导向性和辐射面,使学术交流整体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是以积极承接社会服务职能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学会服务社会和政府的能力。支持和帮助学会更加主动地承接政府部门有关委托工作、参与科技评价、开展科技奖励、组织政策咨询、提供技术服务、制定行业和技术标准、参与法律法规及行业发展规划编制、促进科学技术教育普及与传播、保障民生等,进一步拓展学会发展领域和空间。
三是以服务创新人才的成长提高为抓手,着力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扩大会员基础,服务会员专业学术需求,回应会员诉求,通过培养、举荐、宣传、服务人才,不断增强学会对会员、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号召力。
四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学会自我发展能力。激励学会坚持民主办会,积极探索推动学会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机制,建设具有良好素质的专兼职工作队伍,夯实学会创新发展的基础,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二、创造良好学术生态,发挥学术交流在促进原始创新中的源头活水作用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增强服务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发挥科协系统组织人才优势,完善富有特色、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学术交流活动平台,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活动品牌,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实施创新驱动提供支撑。
(一)办好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拟于2013年5月25-27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由中国科协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年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以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政府和企业为服务对象,搭建学术交流、科普活动、决策咨询三大平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年会活动由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会、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专题论坛和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卫星会议、专项活动、院士专家为黔服务等组成。本届年会将突出年度地域特征,根据贵州现实需求,集中全国智力资源支援贵州建设,进一步提升年会服务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和水平,把年会办成更加有广泛影响,更加得到科技界认可、公众认可、举办地党和政府认可的科技盛会。
(二)提升学会服务创新能力
1.学术交流示范引导活动
继续举办中国科技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新观点新学说沙龙系列活动,在主题设计、形式策划、组织模式、学术氛围、质量实效方面发挥导向作用,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提升科协系统学术交流水平。
进一步在完善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均衡发展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发挥作用,继续支持学会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学科史研究、创新研究群体推荐、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重点工作。
探索我国实现学术自由的基本原则和实现路径,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学术自由探究,营造良好创新氛围的若干意见》,为促进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2.学术交流择优支持活动
重点鼓励着眼原始创新和学科前沿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家优先发展科技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决定产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密切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基础研究性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形成不同功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术交流精品,突出学科特色,促进交叉融合,促进学会间以及地方科协间的合作,加大力度择优扶持,打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学术品牌。
3.学术服务活动
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紧密结合我国区域性、行业性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继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跨学科、跨区域系列专家论坛,整合产学研用各方资源,推动学术成果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持。
三、加强科技期刊建设,大力实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大力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着力提升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努力打造精品科技期刊集群,全面带动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学术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推动中国科技期刊跨越式发展。
(一)实现“四个结合”,全面带动我国科技期刊整体质量提升
本着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提高质量、竞争发展的原则,深入实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创新驱动一手抓英文科技期刊创一流,一手抓中文科技期刊创精品,全面提高科技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世界级学术期刊建设;加强精品科技期刊培育,促进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才成长;引导学科期刊集群发展,推动科技期刊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中国科技期刊航空母舰。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国内领先水平英文科技期刊,培育一批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知名精品科技期刊。
实现四个结合,一要把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的要求与推动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相结合。二要把报告中提出的文化强国建设内容与推动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建设与发展相结合。三要把报告中提出的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要求与推动实施技期刊发展战略及机制创新相结合。四要把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要求与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建设工作相结合。
(二)协调促进有关部委联合实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精神,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实施战略支撑项目,协同发展,形成合力,把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切实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综合考虑,扎实推进国家层面的支持科技期刊发展的战略计划。在财政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以联合协作、集成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原则,通过“以奖促建”的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拓展支持范围,实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使其成为体现国家意志的国家行为。加强科技期刊的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世界一流的原创性科技论文投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规范的管理制度,主动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大幅缩短稿件出版周期,争取成果首发权和科技国际话语权,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打造具有全球视野、国际一流的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群。
(三)继续按照优秀国际期刊奖的奖励规模实施二期奖励
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设立三类奖项,奖补周期为三年,2013年为第二期。开展调研,组织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项检查采取学科分组专家互动方式进行。检查主要内容: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落实进展(包括提高期刊学术引证指标、吸纳国际编委、吸引国际稿源、引进国际出版人才、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加强网络传播能力、期刊国际宣传推广等),项目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经费安排及使用等情况。组织编写《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典型事例汇编》,对优秀国际科技期刊项目进行推广宣传。
(四)深入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继续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加大结构调整和支持力度,以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效能为核心,进一步提高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水平、资源集成度、品牌效应和竞争发展能力。
1.继续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
精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周期为三年,2013年为第二期。主要任务是培育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在国内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发挥领衔作用的中文科技期刊。包括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期刊出版质量提升项目、期刊出版人才培育项目、期刊数字化建设项目、和期刊集约建设项目。
组织2012年度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工作检查和交流。采取学科分组、专家互动方式进行。组织编写《精品科技期刊典型事例汇编》,集中展示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取得进展,加强典型事例推广宣传s系统总结精品科技期刊办刊经验,揭示各具特色的办刊模式、运行机制、出版特点、发展规律。
2.科技期刊发展能力建设平台
开展期刊国际学术交流项目,组织期刊出版单位国际学术交流与考察,与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相结合,了解国际出版机构在吸引稿源,提升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开展期刊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基础理论研究和期刊调研,研究编制《2014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以学术影响力、学科集群化、国际化建设等为重点,设立子课题;开展政策研究举办期刊论坛,深入研究科技期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学术研讨,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的品牌影响力,举办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开展期刊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培养优秀编辑出版人才,坚持开展科技期刊出版持证上岗培训,举办第十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开展期刊年度核验年度审读工作,加强期刊出版质量监督,确保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健康、有序发展;开展期刊日常监督与管理,认真履行期刊业务主管职责,加强政策指导与服务,监督与管理,严格规范完成行政审批工作。
四、增强学会自主发展能力,鼓励、支持学会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职能
以组织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为主线,以项目资助、管理监督、队伍建设、环境优化为手段,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夯实学会创新发展的基础,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一)继续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为抓手,扎实推进第一批获奖学会工作迈上新台阶
加强对第一批获奖学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以追踪问效、中期考核为手段,确保奖建经费对学会发展取得实效。组织开展一流科技社团标准的研究,研究制定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督促学会按照工作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深入开展专项实施状况调研,组织中期评估检查,开展经验交流,总结工作进展和成功作法,编制优秀社团事迹汇编,加强宣传和引导,为专项顺利完成、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全国学会打基础。
(二)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工作计划相关任务为切入点,一是参与制定社会组织参与第三方评估的资质认证标准,为行业协会、科技社团等有序参与科技评价创造条件。二是牵头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科学评价试点,择优选取部分科技社团等纳入科技评价试点体系,包括参与重大技术路线的论证、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项目指南编制工作、项目中期检查、项目后评估,积极探索第三方机构开展科技评价的体制机制。
(三)继续组织实施学会改革发展基础工程项目
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以开展科技评价、会员服务体系建设、办事机构职业化改革为支持重点方向,重点扶持学会强化组织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积极发挥应有作用,服务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探索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团发展规律,满足政府、社会和会员需求的科技社团发展新格局。
(四)重点做好全国学会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工作
2013年中国科协将代表中国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争取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以此为契机,重点支持承担专业认证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全国学会加强能力建设。通过项目支持、业务指导、走访调研等方式推动承担秘书处工作的学会加强认证工作能力建设。督促学会加强认证专家队伍建设。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总体工作安排,遴选和推荐专家参加认证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参加认证见习,逐步建设一支认证专家队伍和后备队伍。加强工作交流和工作队伍建设。推动认证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工作层面的业务交流和学习研讨,提高认证工作水平。
继续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努力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五)搭建学会能力建设基础平台
推动学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会负责人培训和交流活动,如理事长研修班、秘书长培训班、秘书长沙龙、秘书长活动日等活动。加强与美国社团管理者协会等国外社团、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探索建立全国学会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国际化建设的途径。做好学会发展报告(2013)、学会简介中英文简介的编辑出版工作,展示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创新发展成绩,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对学会组织建设的管理服务和监督,做好全国学会年检、组织建设的监督管理,配合组织好学会会员日等活动,增强学会服务会员的能力。
(六)开展继续教育
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关于“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积极推动中国科协继续教育工作。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试点项目。立足发挥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支持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我国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创新需求,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建设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试点、建设继续教育网站、开发精品课程。继续申请设立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专项。
支持和帮助全国学会申请承担国家重点领域培训任务,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项目任务等。
(七)积极完成有关部门交办的任务
积极按照书记处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作好人大、政协提案、调研座谈、学会党建、奖励推荐等各项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任务。